換個心情,換個人生/ 2019-09-08 何張秀梅 牧師

Home 換個心情,換個人生/ 2019-09-08 何張秀梅 牧師 主日信息 換個心情,換個人生/ 2019-09-08 何張秀梅 牧師

換個心情,換個人生/ 2019-09-08 何張秀梅 牧師

引言:

名作家劉墉大學畢業後曾經去電視公司主持節目,導播要他兼編劇卻不給他編劇費,還扣他一半的主持費。以後這情形又發生了好幾次,他不吭氣,後來他被新聞部看上,一下子成了電視記者兼主播。曾經想去告他一狀,後來高中同學勸他說:沒有他你能有今天嗎?如果當初他忍不下這口氣,能繼續獲得主持的機會嗎?「機會是他給的,他其實是我的貴人。」

    箴四23「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」

 

一、心就是祭壇

 

築壇獻祭最重要的是悔改,心意更新而變化。個性改變,周圍一切都改變。

劉墉的一位同學抱怨他的老闆非常苛刻,不但給他很少的薪水,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綠卡申請。他說:「這麼壞的老闆,不做也罷。但你豈能白幹這麼久,總要多學一點,再跳槽。所以你要偷偷學。」他聽進去了,不但每天加班,還留下來背商業文書的寫法。甚至連怎麼修理影印機,都跟在旁邊記筆記。後來老闆對他刮目相看,又升官、又加薪,綠卡也馬上下來了。他自我檢討,改變心態,也換了人生。

 

二、養成快樂的習慣

 

有一個人搭計程車,聽見司機不斷地抱怨不景氣,賺不到錢。他稱讚這車很大、很寬敞、很舒服。司機又抱怨:「舒服?你試試看每天坐在上面12小時看看…」接著又抱怨政府無能、社會不公。兩天後,他又跳上了另一輛計程車,司機說:「早安!您好啊!請問要去哪兒?」令人感到親切。塞車時,司機開始吹口哨哼起歌,他說:「我覺得出來開車,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。你花錢請我上陽明山,你去辦你的事,我正好去賞花。前幾天有一對情侶去淡水看夕陽,我下來喝碗魚丸湯,也看看夕陽才走。有人付錢請我看夕陽,多好啊!」後來手機響起,是有人在預約他的車子。這樣的工作態度,果然給他帶來更多的賺錢機會。快樂是一種習慣,你的心要習慣於快樂,愉快地去面對工作。

    箴十七22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」你可以有喜樂的人生,也可以有悲哀的人生,換個心情,就換個人生。

 

三、各國人退休後在幹嘛?

 

1.德國人出租老年人

德國年輕的單身家長可以租個老年人回家,幫助他們在家照顧孩子。「出租爺爺、奶奶」計劃不僅讓負擔沉重的單親媽媽、媽媽們減輕壓力,還可以豐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,解決了許多現實問題。

2.義大利人捨得為自己花錢

除了旅行享受生活外,義大利的老人們還很注重自己的儀容儀態,對穿著打扮非常的講究。其消費總額佔了義大利全國消費總額的三分之二。

3.美國人開房車旅行

夫婦倆一起開著露營車、大房車周遊美國,已經成為近年來美國老人最時尚的旅遊方式。

4.韓國人再就業

現在的韓國正在刮起一番夕陽就業風潮,許多崗位空缺無人就任。司機、保安、服務員、快遞員、咖啡師等行業,經常可以看見老人的影子。

5.英國人創業

退休老人除了參加志願性的慈善機構外,還開創新事業,如開咖啡館、小飯店或是做企業顧問、開辦諮詢公司等,或當起「作家」在家寫作。

6.日本人離婚

日本男人退休前每日忙於工作與應酬,妻子也習慣了丈夫每天早出晚歸的作息,突然開始全天候朝夕相對反而產生了更多矛盾,導致了退休後離婚率的增高。

7.瑞士人儲存「時間銀行」

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了一個養老項目-人們把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,等到將來自己老了、病了或需要人照顧時,再拿出來使用。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帳戶內。

8.波蘭人愛學習

學電腦、音樂、外語、寫作等,並且視學習為一種不可缺少的生活樂趣。

9.中國人帶孫子

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國家的父母會像中國父母那樣,從孩子出生一直操心勞累到老,永遠是退而不休。

從如今「旅居養老」的流行可以看出,老人們的觀念已經開始發生改變了。

「終身學習」是預防老人失智最有效的方法。

人不一定要活得太老,但一定要活得快樂、有盼望。本週三牧師和我去向某位長老會松年大學校長請教,也去拜訪了南港社區大學的校長和副校長。看到基督徒投入社區終身學習的熱心,深受感動。他們所開的課,延攬的師資都可以成為我們的參考與資源。

 

四、全國禱告網絡祭司總聚心得分享

這次去全國祭司總聚,以為是禱告為主,結果是由二位博士主講「往日幼童」專題,內容是「負面童年經驗」對人的影響以及教會如何面對。PPT多達一百多張,內容好像博士論文。清華大學潘榮隆教授是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,神經醫院專家,給我們看各種癮頭和情緒傷害,如失戀、抽煙、性癮對腦部造成的影響,刷新了我個人做輔導的觀念,重新從腦部傷害的角度去看人的軟弱。

2019年列國祭司總聚,8月29-31日在新竹台灣新恩堂舉辦,主題為「重修大衛倒塌的帳幕」,約有180間教會報名,600人參加。陳芳茹牧師以「負面童年經驗」A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做專題教導。人的生命中有一副無形的枷鎖,就是受傷的往日幼童;即使已經信主受洗的基督徒,也常因早期生活中的創傷而使破碎的生命難以擴張。ACEs研究18歲之前的生活經驗影響人的一生。芳茹牧師講到她有一個學生,早年家庭破產,全家生活非常節儉,長大後刻意讓自己過著緊縮的生活,年紀輕輕就過世了。10年前有關ACEs的相關研究,一個孩子從小透過觀察學習,會複製父母童年的經驗而影響其成年後的行為;會從一個人增長成為一個家族的負面童年經驗,也等同於增加整個家族罹患各種身心疾病的風險。

ACEs造成的「有毒壓力」會影響生活環境,甚至整個社區及城市都陷入集體性ACEs的創傷。復原力是為受創心靈重啟「機會之窗」的關鍵。正向的壓力可以促進健康的學習與發展,而頻繁、持續性的壓力則會造成身心損傷。毒性壓力對於0至5歲關鍵發展期的幼兒大腦造成病變;但只要提供充分的支持系統,讓情緒獲得緩衝、減低緊張感,這些影響仍是可逆轉的。

全台灣各城市中的各教會可以成為修復的網路,透過資源共享提供專業知識,一同面對國家的ACEs問題,讓神的愛、喜樂及平安進入人心,並以神的話建造家庭、重建心之祭壇。

一個「順服神」的領袖才能帶出「復原力」。教會要興起成為這地的幫助,走出ACEs的傷害,需要屬神的領袖。約書亞記一章6-8,以色列民帶著複合性ACEs創傷離開埃及,但是,很神奇地,到了約書亞世代,卻沒有承襲上一代的負面、傷害、抱怨;這表示在神的帶領下,以色列人認知及大腦的迴路已經修復,有正確的品格,得以承擔得地為業任務,神的文化與次序替代了上一代的悲情、受創,而關鍵角色就是約書亞。

年輕世代屬神的基因會開始改變,就能順服神的計劃,跟上神的腳步,得地為業!

 

結語:

不要以為苦難不好,那是神化妝的祝福;
不要以為失敗不好, 那是成功的序曲;
不要以為敵人不好, 那是警醒的暗號;

不要以為磨練不好,那是品格的塑造;
不要以為逆境不好,那是生命的雕琢;
不要以為十架不好,那是榮耀的代表。

 

討論問題:

1.你有快樂的習慣嗎?還是有發怒言的習慣?

2.你是否獻上你的心,當作祭壇,隨時悔改、隨時更新呢?


新希望浸信會